鄢一龙: 中央新提“双循环”发展格局,如何理解?|2020-5-25

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再次指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受到挑战,如何克服危

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再次指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受到挑战,如何克服危机?中央提出的这一新发展格局可能就是答案。

 

在国际环境发生剧变的条件下,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立足于扩大内需,维护国内的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需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大循环。

优化稳定产业链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不仅要巩固制造中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还要逐步成为创新与创造中心。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具有经济发展的巨大腾挪空间,以及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等综合优势,再加上完整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不需要重蹈日本、美国等产业空心化的覆辙。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可以把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以更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垂直分工,但是从经济安全角度看却并非如此,在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避免自身的全产业链优势减弱,加强自主创新补足产业链短板,利用我们战略腾挪空间大的特点,鼓励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国内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如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央明确了三个动作: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扩大有效投资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会造成外部需求萎缩,中国需要积极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供需内循环,但要转变投资领域与投资方式,避免造成新一轮的过剩。中央特别指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1、软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环保、公共卫生、养老健康、教育、防灾减灾、国防基础设施等。中国在保障生态安全、防疫应急、村庄社区保健、终身教育、备战应急、前沿科技设施等方面都有大量的投资缺口,亟待弥补。

2、智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5G、量子通讯、城市大脑、穿戴设备、传感器等设施建设,提升工业、服务业、商业、公共管理等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3、国家工程建设投资,例如陆海通道、“一带一路”国际通道与走廊、生态走廊、前沿科技基础设施等。

4、城市升级工程投资,包括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防洪抗震、应急避险、建筑节能等能力。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中央最新判断指出: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如何让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在给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师生的回信表示:“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

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战略,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国内国际两个生产、两个市场。逐步摆脱过度依赖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欧美作为金融研发中心、消费中心的传统国际循环模式,转向更均衡、更多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转换主要依靠以下几个循环:在推进海外投资的同时,扩大资源品的进口来源地,形成资源品——制造业的循环。通过帮助当地发展,提升当地购买力,形成农产品、轻工业品——消费市场的循环。通过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拉动配套制造业产品的输出,实现制造业——建设项目的循环。通过推动中国投资,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服务半径,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投资贸易的循环

总之,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有助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劲,为中国产业发展拓宽空间,也给全球提供了巨大的中国机遇,推促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赞同、支持、鼓励!」

weinxi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