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智库:武汉保卫战之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了多少?|2020-5-27

1月23日,武汉“封城”;4月8日,江城“解封”;4月26日,在院新冠肺炎患者首次实现“清零”……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江城武汉,一度是全国疫情的中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市应对和保障能力考验之大、要求之高、提升之快前所未有,给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的严峻课题和深度思考前所未有。 1 形势之变: 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转

1月23日,武汉“封城”;4月8日,江城“解封”;4月26日,在院新冠肺炎患者首次实现“清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江城武汉,一度是全国疫情的中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市应对和保障能力考验之大、要求之高、提升之快前所未有,给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的严峻课题和深度思考前所未有。

 

1

形势之变:

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转向“常态化精准防控”


4月17日24时,武汉市城区首次调整为低风险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但这不等于决定性胜利,内防反弹,容不得丝毫松懈。5月9日和5月10日,武汉东西湖区三民小区相继出现1例和5例确诊病例。东西湖区由低风险区调整为中风险区。

半月谈记者在三民小区附近走访发现,主要出入口都被封闭,只留下东南门供居民出入。执勤志愿者介绍,只有小区居民在做好“四必”(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的基础上才能进入。

武汉长青街办事处主任徐桂娣告诉半月谈记者,从5月10日零时起,三民小区按要求进行至少14天的封闭管控,居民只进不出,每天为居民配送价格为10元的爱心菜,并免费提供预防的中医药汤剂。同时,小区加大了环境治理和消杀力度。

与此同时,无症状感染者仍在不时发现。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说,要继续加强和完善社区防控,集中力量对有疫小区、老旧小区、人员构成复杂小区以及对长期居家老人、外地流动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台账;增强社区常态化防控力量;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消杀等爱国卫生运动,确保无死角、全覆盖。

为了给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5月14日,武汉市召开会议部署,决定在前期已完成300多万人次核酸检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有序对全体市民开展核酸检测,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排查收治,让武汉人民安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2

任务之变:

由“全力应急救治”转向“有序重启恢复”


随着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基本完成,武汉市大量医院正在尽快由应急状态回到常规状态。武汉市卫健委近期的通报显示,截至5月1日,已开放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机构69家,核定床位59120张,已开放床位43179张。

“转段”的同时,也有部分难题不容忽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雷神山医院副院长袁玉峰说,部分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面临合并症治愈难、出院难的困境,出院患者后期康复治疗的任务也很重。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在由“暂停”到“重启”后,在紧抓防控工作的同时,正按下“快进键”,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

 

——生活有序恢复正常,街边小店重新开张,伴着热干面和芝麻酱的浓香,武汉的“人间烟火气”正在归来。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亚波介绍,当前,武汉市正逐步实现社区防控措施常态化,有序扩展无疫情社区居民活动空间,确保社区和社会面干净。

“居民非必要不出门,出入必戴口罩、必测体温、必扫健康‘绿码’,已逐渐形成了习惯。”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说。

——复学复课有序推进,沉寂许久的校园中,琅琅书声回荡。5月6日,湖北省普通高中毕业年级(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年级)学生统一开学复课。高考时间与全国统一安排在7月7日至8日。5月20日,武汉市初三年级学生统一开学,中考时间为7月20日至21日。

武汉市教育局介绍,复学复课突出“一校一策”,必须做到防控物资准备到位、健康排查到位、防控流程到位、校园消杀到位等。凡防疫不达标者,不开学复课。

 

5月6日,武汉市第六中学的高三年级学生步入校园。肖艺九 摄

——复工复产加快推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成为整座城市的奋起之志。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40.5%。武汉市副市长李强说,武汉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尽锐出战,全面发起攻势。截至4月底,复工复产率达98.7%,达产率进一步提升。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党蓁介绍,武汉市25户产值5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复工。“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产业链恢复,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动力。”

5月15日,武汉市举办2020年“云招商”央企专场活动,中信集团、航天科工、三峡集团等50余家大型央企参会, 37个项目当日签约,其中产业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签约金额1887.8亿元,百亿元以上项目6个。

3

风险之变:

从应急民生保障转向“疫后综合征”化解


疫情前期,应急民生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当前,涉疫各类问题与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化解“疫后综合征”的难度不可低估。

高度关注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由于参与防控的时间久、任务重、节奏快,基层一线的干部状态也需要关注。武汉市汉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善华认为,一方面要继续压实责任,避免出现松懈心理;另一方面,要重视为干部减压减负,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妥善安排轮岗休整等。

疫情中,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到冲击严重。为了加快疫后重振,4月5日,武汉市首期设立200亿元纾困资金,帮助中小微企业渡难关。随后一个月内,基金规模扩容至400亿元,并新增了200亿元个体工商户纾困基金,总额达600亿元。仅“汉融通”一个平台,截至5月12日,已有22家银行机构为270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超过250亿元。

疫情防控形势扭转,防范化解风险仍需警钟长鸣。5月15日下午,湖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等工作。会议强调,要严防疫情反弹,着力化解“疫后综合征”,防止各类风险相互传导和叠加,防止个体、局部风险升级成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确保政治社会大局稳定。

大疫,也是一场大考。

经历了紧急救治、物资配送、社会管控等一系列应急治理考验后,如何尽快弥合社会创伤、重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引擎,成为全新课题。这需要各级干部总结经验教训再出发,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提升。

 

1月31日,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附近高层建筑外墙打出“武汉加油”等字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
“一面镜子”:
给队伍建设提出更严标准


基层作风,直接影响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着抗疫工作的公信力、动员力。

疫情防控中,武汉市委常委打破分工,牵头成立一大批工作小组,发挥党委领导协调能力强、社会动员能力强的特点,承担起最为急难险重的任务。2.34万名各级下沉干部、3万名社区工作人员、超过5万名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

“只有群众看到了干部,干部赢得了信任,很多疑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说,党员干部多到一线,群众才会把防控人员当成贴心人。

市级领导包区、区级领导包街道、街道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网格……通过严格落实战时包保体系,武汉市着力让各级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江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余志刚介绍,各级下沉干部全力当好居民服务员、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提供送菜送药服务11.2万余次,送诊就医服务9100余次。

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董丹红透露,目前,武汉市正推进“支部沉社区包小区,干部进社区包楼栋”的机关事业企业干部下沉常态化机制,真正把群众工作落实、落小、落细。

武汉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胡立山说,今后,要特别注重在严峻斗争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

受访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基层治理在强化党委政府引领作用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居民自治,让群众对社区的概念从“居住共同体”转变为“生活共同体”,进而成为“情感共同体”。

2

“一把锤子”:

给增强本领提出更高要求


在疫情防控中,许多干部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取得实效,也有少数干部手足无措、应对乏力。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防疫物资统筹、健康码使用等专业性较强的新问题,有的年纪较大的社区干部无所适从;面对社区物资保供压力,有的社区干部处置明显失当。

着眼于提升基层干部的科学素养和管理水平,疫情期间,武汉市委组织部通过网络推送,对全市社区工作者进行“病毒与防护”“突发与应急”“统筹与服务”等6个主题的疫情防控专题网络培训。“后期,如何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的履职本领和能力,将是一个大课题。”董丹红说。

强化防控工作,部分老旧小区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相关统计显示,武汉市共有7000多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2000多个。这些老旧小区绝大部分没有物业管理,小区出入口多、居民结构复杂,封闭管理和物资保障的任务较重。

 

5月11日,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小区居民在购买团购菜。肖艺九 摄

为此,武汉市探索借助小程序“武汉微邻里”强化社区线上管理和疫情上报,完成3万多次求助帮扶。线下,则在每个单元张贴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的电话号码,方便居民联系。

江汉区唐家墩街道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介绍,为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题,该社区党组织带领组建 “红色物业”自治小组,健全物业服务功能。

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为和地位在疫情中凸显。为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留住优秀人才,今年4月,武汉出台了《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待遇保障、职业发展、激励措施等。

武汉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起,武汉市将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改造开工300个、完工265个老旧小区。

3

“一根尺子”:

给机制建设提出更准方向


武汉战“疫”和疫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基层治理体系的一次全面深度“体检”。在此过程中,高效决策、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薄弱环节,亟待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解“难”为先,完善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是核心。
在武汉战“疫”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点等,都普遍成立了临时党组织。有了“主心骨”,各项工作迅速有条不紊开展。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为保障组织体系高效运转,还需要真正做到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快制定赋权清单,推动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同时,切实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等。
——手段为要,完善基层治理的支撑体系是重点。
疫情防控中,一套智能管理应用平台在武汉众多社区投入应用。平台整合医院、疾控、公安、民政等单位的信息数据,有效帮助社区工作人员锁定“四类人员”、科学调度转运力量。
诸多受访干部群众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信息技术,是强化基层治理支撑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今后需要不断推动实现治理手段智能化。
——补“短”为重,完善基层治理的服务体系是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系列结构性突出矛盾。一方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薄弱,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应对能力存在短板;另一方面,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到位,特别是公共卫生管理碎片化、资源分散化的矛盾比较突出。
根据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武汉市将建立高度敏感的新冠肺炎常年监测预警系统,24小时内完成流调、疫点封控等工作。同时,着手研究进一步理顺医药卫生体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刘争建议,强化社区(乡镇)医院的硬件建设和人才支撑,优化线上问诊、分级诊疗等方式方法,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夯实基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建议,重要的医疗物资,应实行分级储备,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点医院进行清单式储备。“宁可十防九空,不能无资可用。”

「赞同、支持、鼓励!」

weinxi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